個人所得稅首次啟用年度匯算,關系到每一個納稅人的切身利益而備受關注。近日不少網(wǎng)友紛紛曬出退稅后的“驚喜”,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也有人發(fā)現(xiàn),自己還得去補繳。
天津市民陳罡(化名)登錄個人所得稅App發(fā)現(xiàn),目前自己所在地區(qū)還未開通手機辦理的功能。據(jù)了解,截至4月1日,尚有包括北京、天津在內(nèi)的一些城市因疫情延遲了辦理進程。
盡管此次稅改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大病醫(y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租金等專項扣除,被眾多網(wǎng)友叫好,但陳罡更期待的是真正“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個人所得稅的年度匯算。他認為,那樣才更為公平。
陳罡的月平均收入有1萬多元,每月還有2000元-5000元不等的勞務收入,聽上去收入并不低。但兒子自從出生后,一直發(fā)育遲緩,醫(yī)生判斷可能是有自閉癥傾向,從此,陳罡的妻子只能辭去工作,每天在家陪伴和教育孩子。妻子的父母在外地且身體都不好,陳罡父親已去世,母親已退休多年。也就是說,陳罡的收入成為支撐整個家庭的經(jīng)濟來源。
“我的收入聽上去還可以,但如果要養(yǎng)一家人,真的有點吃緊?!标愵咐脴I(yè)余時間接點兼職的活兒,賺一些外快貼補家用。他認為,個稅改革后按照“合并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應進一步改成“合并全家全年收入,按年計算稅款”。
按照他現(xiàn)在的綜合所得年收入,大約在15萬元到18萬元之間,這說明他的“綜合所得年收入超過12萬元”可能需要辦理補稅,“但如果這份總收入平攤到我們夫妻兩人身上分別交稅,那么需要繳納的金額肯定大大降低。”
關于“個人所得稅”的話題近日頻頻登上熱搜話題榜。有不少與陳罡家庭情況相似的網(wǎng)友也在呼吁:“強烈建議家庭計稅,才公平!”
有人在熱門話題下留言講述自己的困惑:“我家就我一個人上班,工資比平均工資水平稍微高一點,但別人夫妻倆上班,每人只需要繳極少的稅,而我卻要繳高出一個檔次的稅,實際上我的負擔大多了?!?/p>
這則留言獲得了2224個點贊和447條回復。也有網(wǎng)友感慨,自己收入還可以但家里另一半打工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這個家庭也面臨類似的難處。
實際上這個問題已經(jīng)呼吁多年,在每年的全國兩會,頻頻有人大代表提出建議,要考慮到家庭人均所得,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人所得稅。有代表提出,一個家庭,只有一個人工作,即使月收入6000元也得納稅,家庭負擔壓力會比較大。建議要在充分考慮家庭整體負擔的前提下,對年度內(nèi)家庭成員所取得的全部收入綜合計稅,有利于體現(xiàn)稅收公平。
有人大代表直言,每位公民的背后都是一個家庭,家庭是最基本的利益共同體,家庭的收入狀況比個人更能全面反映納稅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樊蕓建議,建立以家庭為單位的個稅計算標準。這樣,綜合所得稅按照三口之家為單位,可分攤成本,使稅賦更加公平。
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表示,在我國,工薪階層是個稅繳納主體,而隨著“二孩”的放開,工薪階層的養(yǎng)老和生育負擔都在急速加重。他提出建議,個稅征繳下一步應考慮以家庭為單位,能切實減輕工薪階層負擔、促進生育意愿、促進稅收公平和社會再分配的合理化。
他分析,之所以考慮以家庭為基礎而不是個人為基礎征稅,是因為收入和支出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夫妻兩人都工作,跟夫妻雙方只有一方工作納稅能力不同,就如同需要照顧老人和孩子的家庭跟不需要照顧老人或孩子的家庭納稅能力也不一樣。
當然,要采用“以家庭為單位”繳稅,從操作層面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就需要首先弄清楚,一個家庭中的每個人到底有多少收入,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在扣減必要的家庭支出項目后,最終算出每個家庭應該承擔的稅負。
這自然也會導致稅收征管難度的增加,有網(wǎng)友擔心會出現(xiàn)蓄意瞞報的現(xiàn)象,“有的人在外面打零工掙了錢但沒有簽上身份證號,無從查證,怎么知道他到底有沒有收入?”
對此,專家認為不必太擔心,一方面是目前的社會收入信息越來越透明,讓鉆空子的幾率大大減少;另一方面隨著信用體系的完善,如果故意欺騙稅務機關,有可能會被納入社會誠信黑名單,工作生活將處處受限。(胡春艷)